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对接京津协同创新助农增收探访

    信息发布者:bjddzc
    2022-09-23 14:09:53   转载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80个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名单,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节水小麦育种重点实验室作为唯一一个市级科研单位申报的实验室成功入选。至此,石家庄市农科院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达到22个。

    一个市级农科院为何能搭建这么多国家级科研平台,这些平台又会给石家庄带来什么?日前记者走进这里,一探究竟。

    对接京津,紧跟“国家队”

    9月13日,石家庄市农科院小麦育种实验室里,赵彦坤博士正利用分子育种技术,选育抗旱节水、氮磷高效小麦种质资源。

    分子育种是国际上作物遗传改良的前沿技术。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专家联合研发,赵彦坤和她的同事们研发水平快速提升。他们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筛选和创制了一批抗病、抗旱和优质新种质,培育出“石麦”系列小麦新品种13个,8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用赵彦坤的话说:“紧跟‘国家队’,才能不掉队!”正如她所言,石家庄市农科院早在2012年开始就把目光聚焦到了“国家队”。

    石家庄是农业大市,要向农业强市转变,关键靠科技创新。可当时的石家庄市农科院只有小麦、棉花、玉米研究3个学科,研发力量有限,想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找“外援”。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确定了‘开门办院’的工作思路,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主动对接京津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加快推动京津科研成果在石家庄落地转化。”石家庄市农科院院长田国英说。

    开展协同创新,一个市级农科院显然没有吸引力。为此,田国英多次带队到北京上门对接,了解“国家队”需求。得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想要在外共建基地,需要稳定的试验田、实验室、种质资源库房“三件套”,他当即决定筹措资金,在赵县实验基地建设高标准试验示范基地和综合研发楼,为研发人员提供育种实验室和宿舍。

    “不仅解决了实验和吃住问题,还为每个课题组明确了两名辅助人员负责标准化种植和数据整理工作。”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周阳说,固定的场地、稳定的人员,让他们把“轮选”系列小麦新品种研究等诸多课题放到了这里。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10年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及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北京市农科院、天津市农科院等15家京津高校、科研院所相继入驻。

    借力“国家队”的研发优势,石家庄市农科院先后建成国家和省市级研究平台60个,其中包括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国家高油大豆育种创新基地等2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

    在多个科研平台支撑下,研究学科和门类不断扩展。“在小麦、棉花、玉米3个优势学科基础上,增加了蔬菜育种、设施栽培、智慧农业等8个特色学科和特用玉米、甘薯等5个应用学科,培育出93个农作物新品种,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0项次,建成了特色鲜明的综合应用型区域科研基地,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研究的转变。”田国英说。

    协同创新,让成果落地生“金”

    近日,在新乐市邯邰镇小流村的西瓜种植基地里,望着一串串五颜六色的彩椒,基地负责人韩国锋笑得合不拢嘴。

    “春夏收西瓜、秋天采辣椒,大部分都是从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选来的新品种。”韩国锋说,过去是有啥秧就种啥,赶上品种不好,一年到头白忙活。现在挑着新品种栽,客商跟到地头抢收,自然能卖个好价钱。“就拿一季种的4K、2K高品质西瓜来说,每亩地能挣两三万元。”

    开展协同创新,归根到底是为了让成果落地生“金”。如何把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石家庄市农科院一直在探索“京津研发、河北中试、就地转化、率先推广”协同创新模式。

    结合石家庄蔬菜种植不成规模、品种不符合京津市场需求等问题,市农科院打破只专注研究的固有观念,尝试承办京石蔬菜产业对接大会、北方农业(蔬菜)科技创新发展大会,推动科研成果落地。

    办农业展会,只有搞好示范种植,才能让种植户心服口服。石家庄市农科院设施栽培研究室主任师建华回忆说,仅用半年时间就建成了8个温室大棚、12个冷棚和55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当年就从北京农科院引来260个蔬菜新品种和10项高新技术。2018年6月,京石蔬菜产业对接大会在石家庄开幕即火,几百名蔬菜种植大户参会。

    随着优质资源加快集聚,很多种子公司也瞅准商机,纷纷慕名前来。5年来,来自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等10个省(市)的3789个蔬菜新品种在这里示范种植,引进示范水培韭菜、封闭槽式栽培、大白菜丸粒化播种等多项国内领先新技术,352个蔬菜新品种实现转化推广,促成数十家蔬菜生产加工企业与京津市场流通企业合作。

    与此同时,围绕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设,他们还联合北京、天津等科研院所,大力开展智慧农业等课题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先后申报京津冀重点合作项目4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

    ——联合研发设施蔬菜生态环境智能调优控制技术及装备,建立了设施蔬菜生产智能化管控技术体系,在全省累计推广面积达36.77万亩,新增经济收益4.48亿元;

    ——建设了露地甘蓝生态无人农场,推广露地甘蓝全程智能无人化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亩均节本增效112元,蔬菜生产管理智能化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合作育成“轮选99”“轮选145”等8个“轮选”系列小麦新品种,通过中试、熟化、集成示范形成“小麦匀播节水减氮技术”,2022年该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主推技术;

    ……

    助农增收,培养乡村振兴新农民

    最近,边光亚经常在平山与井陉之间奔波。井陉一家公司准备在当地建百合种植基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希望他帮忙做产业规划指导。

    “这件事我肯定会大力支持!”身为石家庄市农科院百合研究团队带头人的边光亚告诉记者,在平山县合河口乡建起百合种植基地,研究太行山高海拔、冷凉地区百合种植,就是为了给贫困山区寻找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

    如今,像这样的示范基地,石家庄市农科院在市域内发展了112个、市域外46个,涉及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甘薯、特色蔬菜和花卉等多个学科。“全院组建了以42名省级科技特派员、18名市级科技特派员、12名三区人才为核心的19个科技服务团队,定期深入这些基地免费开展科技服务。”石家庄市农科院副院长李瑜玲介绍。

    为了让更多人享受科技带来的红利,在常态化开展一线科技服务的同时,石家庄市农科院尝试将科研专家变授课老师、实用成果变专题课程、实验室变研修基地、培训工作变研究课题、培训平台变推广平台,研发专门课程体系,创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定期开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培养乡村振兴领头人。

    “除了系统传授种植技术,专家还现场点对点指导,我的葡萄种植基地从10亩扩大到了120亩,亩均增收5000元。”作为高素质农民培训班的明星学员,晋州市怡嘉乐家庭农场负责人李苍英最近又在给110亩的葡萄种植标准园区作规划,“这次我要把老师课上讲的互联网园区建设、品牌设计等内容,全都用到实践中。”

    乡村要振兴,党支部书记是“领头雁”。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两大主题,石家庄市农科院推出《新型农业组织成长中常见的问题和对策》等多门精品课程,系统为基层党支部书记开办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培训班。

    “近年来,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院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等300场次,参加培训人员2.8万余人。”石家庄市农科院乡村振兴学院院长李夕军说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