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网通总站 王口村 wangkou.nync.com 欢迎您!
抓扶贫必须抓党建,抓党建就是抓扶贫。要发挥党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发挥好基础党组织、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高等学校作为社会扶贫的重要力量,急需思考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和条件,积极有效地参与到以党建促进扶贫的战略举措当中,通过以“农校对接”为载体,切实地实施人才扶贫,两者相互促进,进一步夯实农村基层组织的发展能力和凝聚力,为有效开展精准帮扶和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以党组织建设为抓手
引领人才队伍健康发展
“农校对接”可减少农产品采购的中间环节,在较大程度上降低学生食堂的采购成本。在促进农民订单式生产,提升农民标准化种植水平,建立可追溯源头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一方面农校对接的载体如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公司、生产基地及农户在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经纪人才方面严重缺乏,极大影响农校对接工作的开展,人才缺乏使得农校对接一定程度上停留在“政策文件”上。其次,高等学校在人才储备、培养方面具有优势。发挥高效人才优势、合作社生产优势,促进双方优势互补推进农校对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人才结构上主要以当地农民为主,而真正学历高或者具备有专业知识的人却是相当的少,无论是合作社管理人才、农产品贸易经营人才还是农业方面的技能专业人才在农民专业合作社都相当的匮乏。 因此,应当加强合作社党组织建设,将合作社党组织建设与地方精准扶贫工作结合起来,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切实发挥党员队伍、党组织在地方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带动合作社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促进合作社与高等学校互动发展。
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基点
促进农校对接互动发展
在高校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度合作中,高校因为学生数量众多,作为一个潜在的农产品消费市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销售渠道。当然,高等院校的优势在于具备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农校之间的深度合作更多的是应该着眼于人才和技术方面,而不仅仅是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一个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如果能在农校对接过程中,将高效的科研人才和大学生也引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其提供良好的知识资源更是两全其美。高校的科研人才可以通过与农民合作社的互动合作过程中完成科学研究,践行服务社会的学术研究宗旨。同时,大学生可以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提高良好的社会实践机会,在增长知识才干的同时,也培养了大学生的解民生之多艰的朴实情感。以贵州大学的学科设置和科研特色来看,农业技术和农村发展研究具有传统优势,可以为农民合作社在运行管理机制和生产技术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然而,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问题是其迫切的人才需求与科研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不愿去农村就业之间的矛盾。从客观上来讲,农民专业合作社地处农村,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相对艰苦,生活待遇较差,对高校毕业生缺乏吸引力。同时,社会保障等配套机制不健全也是重要原因。当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很大一部分没有办理失业保险、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有的还没有办理医疗保险。这不仅导致实际收入下降,更重要的是给毕业生未来流动带来不便。此外,一些农村基层为留住人才出台一些不让人才流动的土政策,在户口和档案问题上设置关卡,以此控制高校毕业生外流。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急需人才培养存在招生难。而由于招生难,导致了合作社紧缺专业的毕业生少,满足不了需要。
以人才服务机制建设为载体
促进农校对接全面发展
基于当前农校对接方面存在的问题,必须认识到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在职培训”在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高校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应该建立一套长效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加强村级自治组织的发展能力和凝聚力,培养地方急需的人才队伍。村级自治组织作为农民群众发展致富的组织领导核心,在脱贫攻坚过程起着组织保障作用。由于现实原因,当前普遍存在的发展能力和组织保障力弱的现实困境,可以通过高校基层党组织定点挂帮村级自治组织、引入高校科研人员作为村级组织发展顾问、引导大学毕业生进入村级组织等方式改善村级组织的人员结构,强化村级组织的发展能力和凝聚力,夯实其带领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组织堡垒作用。
创新选拔机制。充分利用高校的农业技术和农村发展人才的优势,创新选拔优秀人才到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干事创业,以改善其人才结构,服务农村发展。具体可以利用现有科技特派员,以及高校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人才选拔机制,盘活农村人才流动,挑选一大批优秀的科研人员和大学生进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台,联系结合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政策,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人才结构。
为合作社企业定向培养专业人才。高校科研通过自主招生选拔有志于合作社事业的本土青年上学,并在收费方面对涉及合作社专业的学生采取学费减免,而且在就业待遇上可以享受“大学生村官”同等待遇,以此鼓励具有一定涉农专业技术的高校毕业生到合作社就业。除此之外,高校的专业设置也可增设如农产品电子商务方向、合作经济会计、农产品营销、农资供应、农副产品深加工、合作经济管理等专业方向。同时,根据市场需要恢复大宗农副产品加工与检验专业,培养适合合作社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用活培训机制。可以聘任高校优秀的教授回到农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与管理知识培训,提升农民合作社的人才水平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强化农民专业化合作社成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以讲座或是现场指导的方式展开相关的培训,让高校教授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面对面直接交流,提升培训的成效,达到真正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目的,以便能更好地位农村、农民发展服务。
健全考核机制。研究形成针对高校基层组织定点挂帮、科研人员、大学毕业生帮扶村级组织及农民合作社的公平、公开的考核机制,以提高各类帮扶力量的帮扶效率和干事创业的能力。同时,在发展路径上,上级组织可以对定点挂帮的基层组织和人员给予倾斜,在情感上给予充分的鼓励和帮助,对于表现优秀的成员给予一定的嘉奖